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酷玩 > 正文

天天动态: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叩问苍穹脚步不停,将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23-04-24 16:42:59

4月24日正值第八个“中国航天日”。53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我国探索太空奥秘的序幕由此拉开。

几十年来,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祝融”探火到“羲和”逐日,一代代航天人一步步地触摸更高更远的太空,古诗里的仰望畅想也一个个变成了叩问苍穹的国之重器。

“祝融”探火: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


(资料图)

作为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成为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介绍,火星很可能就是地球的未来,通过对火星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往哪个方向走,这对于地球的演化进程也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然而,专家也表示,相比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任务的难度更大。由于火星相对地球距离较为遥远,对轨道、发射、控制和通信等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中国航天人从不畏惧挑战,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7天后,祝融号火星车也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并在接下来的巡视探测任务中获取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

比如,利用火星车的探测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解释称,这一发现意味着祝融号着陆区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广泛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的原位资源利用。

在今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据悉,此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

通过包括影像图在内的科学探测数据,国际航天领域清楚地看到中国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的贡献。而此前在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式上,国际宇航联合会也将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授予了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

国际宇航联合会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为成功探索火星提供了创新性的选择,并为推进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嫦娥”奔月:中国人“九天揽月”将成现实

水是生命之源,当“祝融”在火星“找水”,“嫦娥”也在月球发现了水的踪影。今年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刊发的论文显示,中英学者科研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月球“水库”。

据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教授惠鹤九介绍,此次研究发现的新机制揭示出月壤中的撞击玻璃珠是一个储水宝库,它们可以维持月表水循环。在人类未来的深空探测中,撞击玻璃珠或许可以作为候选水源提供补给。

而“嫦娥”带回的月球奥秘不止于此。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自2021年7月12日发放首批月球科研样品以来,已经向98个科研团队发放五批样品,目前已有60多项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作为首批获得月球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中核集团核地研院在艰难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新矿物的蛛丝马迹。“这个疑似新矿物的颗粒大小不足10微米,分析后发现,人类已知的矿物没有一种与它的化学成分组成一致。”中核集团核地研院重大项目总师李子颖说。

首次发现的月球上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表示,新矿物的发现,为月球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基础科学数据,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

“嫦娥”探月的深空传奇仍在续写。4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而嫦娥八号则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上的资源进行勘查,并对资源的再利用进行实验。

近期以来,我国对于载人登月的关键技术攻关也在持续开展。登月航天器、登月航天服的研制、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在有条不紊地展开。“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去。”吴伟仁自信地说。

后记:叩问苍穹的脚步永不停歇

过去几十年来,因为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未来中国航天人也将不断拓展新征程,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