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酷玩 > 正文

南怀瑾老师:到此时一点都不吃力,才能度一切苦厄

来源: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时间:2023-05-20 11:04:15


(资料图片)

怎样才是观自在菩萨修行菩萨道的观法呢? 换言之,怎样才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观行呢? 你是这样从起心动念,慢慢起修,慢慢观想,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观照,等智慧功力深入以后,自己自性实相般若的智慧爆发了,就不是先前追求心念起动时的观想智慧了。 我们观想的观是妄心观妄心,妄想观妄想,虽然能观的作用是理性的,但仍是妄想。 审察自己心念,观到功力深了,因缘成就时,自然呈现智慧德相。 但观自在菩萨虽然告诉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却也不是一观就会,火候到了,起心动念,时时明白,个个清楚,来的时候不欢迎,念头就跑掉了; 去的时候不追求,不理它何处消失,如果观行渐深,观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去,正好,一段空灵,得“初住”休息之境。念念都舍,舍掉,但舍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 如此直修下去,最后真智实相般若必然现前。此时一点都不吃力,不必观了,到达另一境界“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身心也无,感觉也无。 空了,没有了,并非死亡; 空了,自己找自己的身心觉受都找不到,没有腰酸腿麻等现象,意识心中如果还有个感觉,那是受阴,也要空掉; 妄想有没有? 没有了! 想阴也空。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了,什么都了! 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也无悲,实相般若自然呈现,见自性空性,不完了吗! 虽然如此,观还是初步的修法。 例如密宗的所谓观想,或天台宗的所谓止观的观境,这观字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妄心,也是分别的妄想妄心,都是由寻、伺,审察的心态入手。但观的作用很重要,般若修法即从观心开始修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二者都是境界中事,都是境界般若。 我们修证的三个次第--“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无觉有观”(无寻唯伺)、“无觉无观”(无寻无伺)--可以体会到观与照的分际。 观的境界就是寻,有如在找一个东西,比方一根针掉到地上,怎么办?屋内一片漆黑,只好借着烛光或手电筒的亮光慢慢寻找,慢慢探索,这是“有寻”。“伺”则不寻找,找啊找,找也找不到,坐在那里等着吧,本来到处移动的小亮光停在一个地方,定住了,久而久之,光亮逐渐放大,这是伺的境界。最后,瞎猫撞到死老鼠似的,一下放大光明,彻天彻地,便到了照见五蕴皆空,无所障碍。 凡夫学佛,不管是学密宗或者显教,一开始都是有寻有伺。观想一下观不起来,即使观起来又跑掉了,自己很惭愧,又忏悔,又难过。然后再观想寻回来,这样七腾八折,后来勉强定住了,就是伺。可是刚刚以为自己行,很得意定住了它,哎呀,又跑掉了,只好再去找,如此反反覆覆,寻寻伺伺, 最后终于到达了无寻无伺地,不思善,不思恶,便相当不错了。 念佛也好,观想也好,显教也好,密宗也好,都是有觉有观,有知觉,有感觉在观想,心清净与不清净,身体舒不舒服感觉得到,这便是有觉有观起修的境界。那么 修到了无觉,肉体感受没有了,还有观,是比较进一步的修行人,但观的心念仍在。真做到了无觉无观,感觉不存,更不必起观,自然清净,如此小乘的禅定修法才算有基础。 然而你要知道, 这个清净,它是心意识所显现的清明境界,不过已经不错了。 如果由此继续定慧等持修下去,既使不了菩提,也可证果。所以旧译修观方法“有觉有观”。玄奘法师弃而不用,新译“有寻有伺”。 “寻”的心理现况,一个念头去接另一个念头,一个思想去接另一个思想,就是寻的现象。“伺”,妄想念头好像停止一样,似乎不大用力,很静,但其实还是念。古人译为“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谈心理修持的状态,提出三个程序,玄奘法师将之异译 “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这些心意识的心念变化过程形态,自己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观境中修--观与舍,这么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到了最后已不是观,观还用心,而是无觉无观了。身心真空,不须念念再舍,而是自然静,当下就“照”见五蕴皆空。我常比方,观,这一法门,好像打一盏灯笼,或拿支手电筒找东西,光有限度有范围,找,找,慢慢找;照则不是,整个大电厂开了,如太阳照耀万物,一刹那普照大地,叫佛光普照。 你人为的观想,毕竟有限,非普遍。 等观到纯熟,一转彻底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身体的感觉没有 了,无感觉,全盘空掉, 那 时 全不考虑腿痛不痛,麻不麻, 什么都没有,可是清楚的很,那是菩提觉性,如有所悟,“五蕴皆空”, 你看般若修法那么简单,可是做到了吗?做不到。 你们要是这样修起来多好,非成就不可。凡所有想,皆是境,佛也好,魔也好,山水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境界;能起境界,能想,能诸般造作的,非境。 所观所照的是心念的变相,是境界般若;能观能照的,不是境界般若,而是实相般若 。修行人必须找到能观能照的那个,才算开始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借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修法, 人人直修下去,由观到照。等到照的时候,那便一点也不吃力,也用不着修,但又不离修。自然而修,修而不修,也无着力之处,好像无修无证,但又清明在躬,才能度一切苦厄。摘编自《定慧初修》(东方出版社) ****** 赞赏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